立德樹人,思政先行。近年來,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學始終秉承“讓思政走進每一個角落,讓教育浸潤每一名學生”的工作思路,扎實促進“大思政”與學校黨建、課程教學、德育建設、校園文化的“四融合”,全方位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多維度實現學校“大思政”建設落地生根,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德育工作格局,為新時代學生素養發展奠定更加人文、科學、和諧的成長之基。
開展學校“大思政”活動周方案研討會
黨建引領方向 思政培根鑄魂
欲流之遠者,必固其根本。近年來,該校堅持黨建引領,多措并舉推動“大思政”建設,不斷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領導干部示范表率作用,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持續抓好凝心鑄魂,強化黨支部和黨員同志的思想基礎。學校黨支部先后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學爭優 敢為爭先 實干爭效”等相關主題學習活動,并以思政教育座談會等形式,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惠安一中黨支部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黨課
與此同時,該校堅持“以德為本、以言傳心”的理念,以“大思政”建設為核心,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原則,有計劃、有特色地在學生中開展系列黨建活動,著力拓展學生的黨性教育及公民素質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學校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開展專題報告、理論研究、信仰教育、實踐鍛煉、素養拓展等教育培訓,使學生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
惠安一中舉辦2022年第二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
創新課程體系 多維融合思政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該校結合新高考中考改革的實踐,深入挖掘各學科中的思政教育價值與意義,充分挖掘各類教育資源豐富課程內容,利用社會大課堂豐富實踐資源,運用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做到各個學科與“大思政”的有機融合。
在課堂教學方面,學校始終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國家大政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大政治文件精神,從中學習變革創新的先進理念,不斷增強對黨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該校也緊緊圍繞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重視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實踐延伸,通過文藝演出、科技文化藝術節、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大思政”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思政內涵,培養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樹立正確輿論引導體系,全面發展學生包括身心、社會、文化、藝術、體育等重要品質。
惠安一中舉辦主題為“課程思政示范引領,學科思政融合同行”的教育教學開放活動
學校以創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為契機,總結多年以來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征詢多方意見,集思廣益,幾經探討,最終確定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為主旨的大課程體系結構。因此,在該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當中,各科的教學教研活動也彰顯了“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的雙引領特色。教師們聚焦新課標、新課程、新教材和新高考,進一步發揮學校作為省示范性高中建設學校的輻射作用,2021年該校思政課《生活需要法律》獲評福建省“四史”教育優秀課例,2022年該校思政課《服務社會》獲評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2022年,學?!?ldquo;五育”并舉背景下中學“三全育人”方式的實踐研究》與《基于傳統文化+鄉土文化相結合的學校德育模式探究》課題,均獲得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立項。
立德正心達人 思政深度覆蓋
德育引領是該校“大思政”建設的核心落腳點。該校重視發揮“大思政”總攬德育工作全局的引領作用,把握正確的德育方向,增強德育的靶向力,通過協調支部班子成員、行政處室人員、年段長、黨員教師、班主任、科任教師、團委、少工委、家委會等,做到全員參與德育,構建更完備的德育網絡。
多年來,該校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先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校思政一體化建設,打造“鐵的紀律 愛的教育”德育特色品牌。學校重視抓住黨史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特殊時間點,利用演講、朗誦、歌舞、寫作、書畫等形式開展紀念活動。先后開展了一系列以“建黨100周年,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的德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愛我國防”泉州市中小學生知識競賽,舉辦“翰墨丹青頌黨恩,同心禮贊新時代”師生書畫展及“惠安紅色記憶圖片展”;開展“頌百年風華,做時代新人”“踐行三牛精神,獻禮建黨百年”演講比賽,開展“青春向黨”“‘船’遞夢想‘紅’船遙控競賽”等。這些主題明確、豐富多彩的“大思政”活動,將環境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有機結合,更好地將德育融入學校思政一體化的建設當中。
惠安一中誦讀作品《祖國,一首唱不完的戀歌》在第四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全國總決賽榮獲二等獎
同時,學校注重把德育的理念貫穿到學生的日常課程、學習生活中,營造良好的德行文化環境。2022年,該?!堕}南刺繡“影雕”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入選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朗誦隊在第四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獲經典誦讀大賽中學組國賽二等獎;5人獲“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中國賽獎勵;學校南音表演唱《弟子規》在第五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少兒大賽中獲三等獎;2件作品在福建省校園微拍大賽中獲獎,其中《亭亭如蓋》獲省一等獎;2名學生在2021年福建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教育朗誦成果展活動中獲二等獎;5名學生在福建省“新時代好少年˙強國有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中獲獎。
校園文化育人 思政潤人無聲
校園文化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環節,也是推動“大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該校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多次開展關于社會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為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一個互動式的平臺,加深學生對社會問題的認知;積極開展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如開設影雕課程、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研學實踐等,在提升學生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增進其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理論水平,擴大思政教育的深度,營造全校性的“大思政”教育氛圍。
學校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傳承,多舉措推動南音、木偶戲、高甲戲、雕藝進校園活動常態化。爭取校友捐贈100萬建設雕藝館,館藏58位惠安籍國家省市級工藝大師捐贈的作品近60件,成為集藝術教育、勞動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一體的多功能場館。
惠安一中雕藝館
雕藝大師蔣清蘭進校園開講座
思政之聲育新人,落地生根顯成效。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學以“四融合”為抓手推進“大思政”建設落地生根,把培養思政因子的教育職責和彰顯思政育人的特殊功能放在學校發展的第一要位,做到顯性教育隱性教育相結合,在教育教學中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讓學校“大思政”建設在推動全校師生在品德修養上有質的變化、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文/羅茜 莊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