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2ce8u"><ruby id="2ce8u"></ruby></listing>
<thead id="2ce8u"><ruby id="2ce8u"></ruby></thead>
    1. <b id="2ce8u"></b>

    2. <var id="2ce8u"></var>
      注冊
      閩南網 > 閩南文化 > 印象古城 > 品讀古城 > 正文

      蔡芳本:古厝茶坊

      來源:閩南網 2020-07-02 09:04 http://www.g54cbo.cn/

      003

        一座城市,有許多值得記憶的事物,這些值得記憶的東西,要么散發著藝術的光輝,要么帶有歷史的溫度,要么凝聚著人間的溫情,要么體現了文化的魅力。

        古厝茶坊是咱們老泉州值得記憶的一個地方,也是泉州人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一個地方。我更是永遠記在心中,而且時時走入其中。

        這座在泉州只是普通的古大厝,能成為泉州的記憶,證明它是不一般的。

        20世紀90年代那場大拆大建的風暴中,這座古大厝居然幸存了下來,這是個奇跡。作為一個奇跡,還因為這座古大厝打造了一個茶館,取名就叫古厝茶館。不能不說,古厝簡單,茶館簡單,但這個名字取得不簡單。這個名字突顯了鄉情鄉愁,突顯了泉州的古老文化,這個名字使得泉州的溫情不絕如縷地彌散在大街小巷,連著泉州茶的茶香、茶韻。許多泉州人奔這里來喝茶聊天,許多外地人來這里尋訪泉州的味道,尋訪泉州的朋友。有許多泉州的老年人在這里聽曲,下棋,講古,聊天,尋訪過去的時光,悠悠度過散漫無為的老年歲月。這里笙簫曲,這里琴棋畫,這里品喝飲;這里靜默愁,這里喜樂慶,這里天地人。

        說一句夸張的話,因為古厝茶坊,泉州的后城加重了份量,變成了“厚城”。

        我那時在辦泉州第一本走向市場的泛文化生活雜志《泉南文化》。我的雜志努力尋找和挖掘泉州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們接受新生但我們也迎納古老。而那個時代,古老已瀕臨危險,走向懸崖,非??膳?,再不搶救,就滅亡了。這真不是聳人聽聞,如果不是有識之士的一再呼吁,一再抵制,不毀滅才怪呢?!度衔幕愤@個刊物,就是要真正成為泉州文化的載體,特別是古老文化、傳統文化的載體。

        不知何種機緣,我認識了古厝茶館創辦人莊劍峰先生,他請我到茶館喝茶。我仔細地察看了這座房子。這是我太熟悉的閩南房子,我的家也住這樣的房子。有上廳下廳,有上房下房,有前落后落,有深井有廂房,有翹起向天的燕尾脊,有靜穆的黑角瓦。不同的是,這座古大厝茶館,一進館就讓人忘了外面喧囂浮華的鬧市,讓人一下子就感覺到古屋浸淫著濃厚的文化氣韻。那雕花的窗欞,那古舊的門聯,那廳堂的字畫,那貌似不經意隨意擺放小竹凳小竹椅,那幽蘭瘦竹,那大缸里浮著的睡蓮,在蓮葉下浮動的小金魚,那墻上的京劇臉譜,處處顯出一種閩南,處處透露著一種古意,處處蘊含著一種典雅與寧靜。

        在這種地方,真能心靜神馳。

        莊劍峰兄那時年輕,他的那種招牌式微笑跟他的茶館一樣魅力無窮,你無法不被他魅惑。他請我喝茶。掌燈時分,燈光朦朧、恍惚,整座古厝籠罩著一種神秘的感覺,情人幽語,茶香含蓄,靜夜無思。

        喝了茶,劍峰兄請服務小姐上了元宵丸,上了元宵丸后,還有地瓜湯,清素可口,我們喝飽又吃飽,飽嘗了一頓飯后地道的閩南宵夜。這種風味,這一輩子都不離不棄。

        我跟劍峰兄談起《泉南文化》創辦一周年,想搞個紀念,還沒找到地方,他立馬拍胸脯說到他這兒來,所有費用他都負責。他那種閩南文化的性格立馬呈現了?,F在,劍峰兄是人到中年了,但他那種性格沒變,他有生意人的精明,有朋友的肝膽,有生活的達觀,有江湖的豪氣,有現代的創意。我想,正是這種文化性格成就了他的健全人格,也是他做事業的骨格。難怪,他的古厝茶館幾十年了,還那么青春年少。

        1998年9月的一天,《泉南文化》一周年紀念茶會在古厝茶坊舉行了。泉州的許多文化人都來了,文學的,書畫的,戲劇的,新聞的,起碼一兩百人,將一個茶坊擠得水泄不通,吟詩作畫,喝茶談天,不拘一格,隨意自然。為了讓氣氛更活躍一點,我還要了點葡萄酒,酒酣才能身熱,才能更瀟灑更放開,更有文人氣息。那種氛圍,那種融洽,至今再也沒見到。那時的人,還剛剛沉浸在金錢一下子涌來的狂歡,還不太懂得使用心機,還有點真誠,有點古道熱腸,不像現在的許多文人心懷鬼胎,唯利至上,除了劍峰兄,連我都有點面目可憎了。那時的人還不太懂得書畫的價值,書畫還以贈送、自娛為主,還沒有幾平尺幾千幾萬幾十萬;那時文章還只是抒寫性情,還不是為了糊口養生;那時文人爭官奪利還不會那么厲害,爭個協會小官也完全是為了面子。

        那時一切像古大厝那樣,雖然有些污點,但純粹。

        紀念會那天,劍峰兄想得很周到,他叫了一部三輪車,將泉州文化老人吳捷秋先生從東觀西臺載來。東觀西臺到后城就幾步路,吳老先生不至于走不過來,但劍峰兄就懂得一個文化人的份量,一個文化人的規格。一個真正文化人的份量,是能用一部三輪車就載得來的嗎?劍峰兄懂得尊重。吳老先生來了,用顫抖的手為“古厝茶坊”題了大字。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那天沒來,但他也為劍峰兄題了“清其神”三個大字,似乎是提醒他要時刻提神,不要忘了文化的根。這之后,莊劍峰真正成了文化人的朋友,他自己也成了文化人,醉心于泉州的文化事業。我沒辦《泉南文化》之后,辦了《東南早報·早安周末》,我們每個周六晚上召集一大批相識不相識的年輕朋友,在古厝茶坊談人生談理想談社會談文學談讀書,無所不談,無談不歡,所談片言只語,都整理成文字,在報紙上開一專欄,堅持了一兩年,為報紙為青年朋友打開了一扇窗子,搭建了一個平臺,也為古厝茶坊增添了一點顏色。

        值得感謝的是,無論《泉南文化》還是《早安周末》的費用,都是古厝茶館免費供應的。暢情海闊天空,意闌興盡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輕松一下了,男的去了“相公”,女的去了“娘子”。

        劍峰兄將“相公”定為男洗手間,“娘子”定為女洗手間。

        這真是一種復古,也是一種創意,對于古厝茶坊,這是記憶里的記憶。

        古厝茶坊二十年了,那種氣息還在,那種鄉情不變,那種閩南味道不變,變得是人心,變得是時代,變得是社會。

        真想在古厝茶坊叫一聲娘子,真想在古厝茶坊叫一聲相公。

      蔡芳本.webp

      蔡芳本

        作者:蔡芳本,筆名老山羊、鄭閑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泉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泉州市校園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泉州市旅游協會旅游文學專委會會長,西海岸少年文學院名譽院長,泉州少年文學院院長,泉州七彩藝文會館館長。著有詩文集九部,作品發表在全國各大文學刊物、收入各種選集并獲各種文學獎項。

      征稿

      責任編輯:連培煌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3. 泉州人的“補冬”習俗
    4. 閩南傳統建筑——石雕龜碑
    5. 年輕小伙收藏上萬件閩南老物件 重現文化魅
    6.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泉州︱最美鄉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點亮民宿發展之勢
      世遺泉州︱最美鄉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點亮民宿發展之勢
      世遺泉州︱最美鄉村·惠安東山:小漁村的蝶變
      世遺泉州︱最美鄉村·惠安東山:小漁村的蝶變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守護你的錢袋子 “反詐天團”布下連環陣 于適感謝《封神》劇組 稱三年等待是值得 晉江芯智造產業園一期全面竣工 15家企業 原神莫爾泰區旋曜玉帛在哪?原神莫爾泰區 功夫佛山 武動校園 江南百景圖桃花地圖在哪里?桃花采集方法 上海十院名醫張翔宇入駐晉江市中醫院 元尊手游哪些角色厲害 元尊手游厲害角色
      亚洲无码AV在线